產品詳情
模內熱切(Mold Optimization Technology),又稱模內切,是一種先進的注塑加工技術,主要用于塑膠模具內實現料頭與產品的自動分離。以下是模內熱切的簡單介紹:
一、工藝概述
模內熱切工藝是在注塑模具內加裝一套自動化機構,使其在成型過程中解決澆口分離、模內沖孔、抽芯、輔助成型、埋射件定位后二次填充等一系列的成型解決方案。具體來說,模內熱切就是在塑膠模具未開模前,通過剪切或擠斷澆口,從而在塑膠模具開模后實現件料分離的模具注塑自動化工藝。
二、技術優勢
- 模內澆口分離自動化:傳統的塑膠模具開模后,產品與澆口相連,需要二道工序進行人工剪切分離。模內熱切模具將澆口分離提前至開模前,消除了后續工序,有利于生產自動化,降低了對人的依賴度。
- 降低產品人為品質影響:模內熱切模具成型過程中,澆口分離的自動化保證了澆口分離處外觀的一致性,從而生產出品質一致的零件。而傳統的人工分離澆口工藝無法保證澆口分離處外觀的一致性。
- 縮短成型周期,提高生產效率:模內熱切成型的自動化避免了生產過程中無用的人為動作,全自動化生產的同時又能確保產品質量,因此在大規模生產中優勢非常明顯。
- 改善注塑工藝,優化成型條件:模內熱切技術的引入使得模具設計不再局限于某些成型參數,如高模溫、高壓力等,從而可以優化注塑工藝參數,改善成型條件。
- 輔助成型,優化產品:模內熱切技術還可以輔助埋射件成型,避免常規設計帶來的問題;實現模內抽芯,簡化模具設計;解決產品縮水及填充不良等一系列成型難題。
三、系統組成
盡管世界上有許多模內熱切生產廠商和多種結構樣式,但從原理角度來說,模內熱切系統主要由以下幾大部分組成:
- 動力單元(時序控制系統)
- 動力媒介(微型油缸組件)
- 受力運動單元(切刀組件)
- 輔助零件(其他起到連接與配套作用的零配件)
四、應用范圍
- 塑料種類:模內熱切技術在國外已成功應用于加工各種塑料,如PP、PE、ABS、PBT、PA、PC、POM、PVC、PET、PMMA等常見塑料。
- 零件尺寸與重量:在國外,使用模內熱切模具制造的零件尺寸范圍廣泛,從0.1g以下到30KG以上。
- 應用領域:模內熱切技術在電子、電器、汽車、醫療、航空、包裝、生活日用品等各工業產品上都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
五、在國內的發展情況
模內熱切技術在國內的推廣和應用相對較晚,但近年來隨著模具行業的不斷發展和產品品質的升級,模內熱切技術在塑膠模具運用的比例也逐年提高。然而,由于模具成本增加、對用戶整體實力要求較高以及行業初期階段的野蠻生長與混亂發展等原因,模內熱切技術在國內的應用還面臨一些挑戰。
六、技術成熟應用的關鍵點
一套成功且穩定運行的模內熱切系統需要多個環節予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包括:
- 精準的設計方案:模內熱切廠商需要根據相關數據和經驗提供一個很好的設計方案,以確保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和產品質量。
- 高質量的切刀和加工精度:切刀精度的控制對于模內熱切模具的應用至關重要,許多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直接源于切刀加工精度的不足。
- 專業的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用戶需要選擇專業的模內熱切廠商,以確保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
綜上所述,模內熱切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注塑加工技術,在塑膠模具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顯著的技術優勢。然而,在應用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其成本、技術要求和售后支持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