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詳情
古琴藝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彰顯獨立品格,精神質地厚重,文化內(nèi)涵豐滿的一門藝術。其自我特有的生命品味、人本體恤及精神特質深刻包含了歷史腳步的滄桑與生活命運的喟嘆。深邃蒼遠、空靈飄逸的古琴,以其悠遠流長、特立獨行的藝術魅力,豐富深刻的哲學意境和厚重的文史底蘊,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起,孔子、伯牙、師曠,漢代的司馬相如、蔡文姬,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蘇東坡、歐陽修,元代的耶律楚材,再到明清的嚴天池、徐青山,到《紅樓夢》、《西廂記》等古典小說,幾乎都會涉及到古琴。宋徽宗趙佶《聽琴圖》更可以看到古琴在文人雅士中所處的地位之高。
凡學問之道都與一個人的心靈境界有著很大的關系。愛棋之人,若是心浮氣躁,不能運籌帷幄、處變不驚,方不可得棋中真正妙趣。棋雖如此,何況琴乎?陶淵明曾有云“但得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細細體味,可知古琴的學問絕不僅僅在于彈奏,更在于品茗撫琴,樂享閑暇時光。
人生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琴乃八雅之首,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yǎng)性的必由之徑,古琴不但是樂器,也是抒懷寄情之物。故琴者,無關乎基礎,無關乎遠近,在于那一度熱愛。閑暇之余,三兩好友,一個決心,一份感悟,一次分享,一曲琴音,可謂琴生一大樂事!
復雅古琴社的徐錦燕老師通過理論實踐相結合,以古琴傳統(tǒng)“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為基礎,以技術練習和琴曲聽賞評析為主體,以文化解讀和教師示范為手段,進而使學生從技術思維上和文化精神上都能獲益。 質樸、自然、大度的教學環(huán)境更給人一種莫能名狀的適宜和開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討論學習,必奏事半功倍之效,讓枯燥的學習過程愉悅而悠長。
徐錦燕老師在傳統(tǒng)琴曲、古琴佛曲、弦歌吟唱等形式的熏陶中,在多維度的學習體驗中,將我們的身心全然打開。跟隨徐錦燕老師不但學習了古琴技法,更領悟古琴心法。在美妙的撫琴移指中,悠然享受每一個琴音。
徐錦燕老師古琴課程介紹: 講解古琴的基本結構,形式構成特點。解讀古琴的歷史與文化內(nèi)涵。
了解基本的琴學常識及樂理知識。
講授古琴減字譜特色及基本指法技巧,教授古琴調(diào)弦及諸多琴曲。
通過對古琴綜合的講授,使學員在掌握琴曲的基礎上,受益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浸染影響,從而對生活事業(y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