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詳情
這樣兩個葉片與轉子和定子內表面所構成的工作容積,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
葉片旋轉一周時,完成兩次吸油與排油。 一、單作用葉片泵的工作原理
泵由轉子1、定子2、葉片3、配油盤和端蓋等部件所組成。定子的內表面是圓柱形孔。
轉子和定子之間存在著偏心。葉片在轉子的槽內可靈活滑動,在轉子轉動時的離心力以
及通入葉片根部壓力油的作用下,葉片頂部貼緊在定子內表面上,于是兩相鄰葉片、配油盤、
定子和轉子間便形成了一個個密封的工作腔。當轉子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圖右側的葉片向外伸出,
密封工作腔容積逐漸增大,產生真空,于是通過吸油口6和配油盤5上窗口將油吸入。而在圖的左側。
葉片往里縮進,密封腔的容積逐漸縮小,密封腔中的油液經配油盤另一窗口和壓油口1被壓出而輸出
到系統中去。這種泵在轉子轉一轉過程中,吸油壓油各一次,故稱單作用泵。轉子受到徑向液壓不平
衡作用力,故又稱非平衡式泵,其軸承負載較大。改變定子和轉子間的偏心量,便可改變泵的排量,
故這種泵都是變量泵。 二、雙作用葉片泵的工作原理 它的作用原理和單作用葉片泵相似
,不同之處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兩段長半徑圓弧、兩段短半徑圓弧和四段過渡曲線八個部分組成,
且定子和轉子是同心的。在圖示轉子順時針方向旋轉的情況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積在左上角和右下
角處逐漸增大,為吸油區,在左下角和右上角處逐漸減小,為壓油區;吸油區和壓油區之間有
一段封油區把它們隔開。這種泵的轉子每轉一轉,每個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壓油動作各兩次,
所以稱為雙作用葉片泵。泵的兩個吸油區和兩個壓油區是徑向對稱的,作用在轉子上的液壓力徑向
平衡,所以又稱為平衡式葉片泵。 雙作用葉片泵的瞬時流量是脈動的,當葉片數為4的
倍數時脈動率小。為此,雙作用葉片泵的葉片數一般都取12或16。 容積泵中的滑片泵的注意事項
葉片泵的管理要點除需防干轉和過載、防吸入空氣和吸入真空度過大外,還應注意:
1.泵轉向改變,則其吸排方向也改變葉片泵都有規定的轉向,不允許反。因為轉子葉槽有傾斜,
葉片有倒角,葉片底部與排油腔通,配油盤上的節流槽和吸、排口是按既定轉向設計。
可逆轉的葉片泵必須專門設計。 2.葉片泵裝配 配油盤與定子用定位銷正確定位,葉片
、轉子、配油盤都不得裝反,定子內表面吸入區部分最易磨損,必要時可將其翻轉安裝,以
使原吸入區變為排
出區而繼續使用。 3.拆裝 注意工作表面清潔,工作時油液應很好過濾。 4. 葉片
在葉槽中的間隙太大會使漏泄增加,太小則葉片不能自由伸縮,會導致工作失常。
5.葉片泵的軸向間
隙 對ηv影響很大。 1)小型泵-0.015~0.03mm 2)中型泵-0.02~0.045mm
6.油液的溫度和粘度 一般不宜超過55℃,粘度要求在17~37mm2/s之間。粘度太大則吸
油困難;粘度太小則漏泄嚴重。
葉片泵不出油?伴隨出口壓力上不去現象?可能是這14個方面的問題
“葉片泵不出油”幾乎所有的故障原因均有可能是壓力上不去或者根本無壓力的原因:
1、配油盤與殼體端面(固定面)接觸不良,之間有較大污物契入,
使壓油腔部分壓力油通過兩者之間的間隙流入低壓區,輸出流量減小,應拆開清洗,使之密合。
2、配油盤與轉子貼合端面(滑動面)拉毛,磨損嚴重,內泄漏量大,
輸出流量不夠,可先用較粗(不能太粗)的砂紙打磨拉毛高點,然后用細砂布磨掉凹痕,拋光后使用。
3、定子內孔(內曲線表面)拉毛,磨損,葉片頂圓與定子孔內曲面支架
的拉毛劃傷溝痕漏往吸油區,造成輸出流量不夠,可用金相砂紙磨砂定子內曲面。
4、葉片和后鉆子組合件(泵芯)裝反了。
5、泵體有氣孔,沙眼,縮松等鑄造缺陷,被擊穿,使高,低壓腔局部連通
,吸不上油,此時可能要換葉片泵。
6、軸向間隙太大,即葉片泵轉子厚度與定子厚度和葉片泵泵體孔深度尺寸相差太大,
或者修理時加了紙墊子,使軸向間隙過大,內泄漏過大,內泄漏增大,而使輸出流量減小。
7、變量機構調的不對,或者有毛病,可在查明原因后酌情處理。
8、配油盤端面磨損或拉有溝槽,內泄漏量大,輸出流量 不夠,一般要研磨配油盤端面。
9、濾油器堵塞,或過濾精度太高,不上油或上油很少(視堵塞程度而定),可拆卸清洗。
10、液壓油的粘度過低,特別是對小容量葉片泵,當油液粘度過低或因油溫溫升過高,
葉片泵打出的油往往不能加載上升到所需壓力。這是油液粘度過低和溫升造成內泄漏增大的緣故。
11、對限壓式變量葉片泵,當壓力調節螺釘未調好,超過限壓壓力后,流量顯著減小,
進入系統后,壓力難以更高。
12、葉片泵內零件磨損后,在低溫時雖可升壓,但設備運轉一段時間后,油溫升高,
因磨損產生的內泄漏大,壓力損失也就大,壓力此時便上不去(不能到最高),如果
此時想硬性調整上去(旋緊溢流閥),會產生表針劇烈抖動的現象。此時可以肯
定是葉片泵內嚴重磨損,如
果換一臺新的葉片泵,壓力馬上就會上去。
13、定子內表面刮傷,致使葉片頂部與定子內曲面接觸不良,內泄漏大,流量減小,
壓力難以調上去。此時應拋光定子內曲線表面或者更換定子。
14、對裝有減壓閥的中高壓葉片泵,如果減壓閥的輸出壓力調的太高,會導致
葉片頂部與定子內表面因接觸應力過大而早期磨損。使葉片泵內泄漏大,
輸出流量減小,壓力也上不去。
通過齒輪兩端面和側板間的間隙--端面間隙在這三類間隙中,
端面間隙的泄漏量最大,壓力越高,由間隙泄漏的液壓油就愈多。因此,
為了提高齒輪泵的壓力和容積效率,實現齒輪泵的高壓化,
需要從結構上來取措施,對端面間隙進行自動補償。
通常采用的自動補償端面間隙裝置有:
浮動軸套式或彈性側板式兩種。
其原理都是引入壓力油使軸套或側板緊貼在齒輪端面上,壓力愈高,
間隙愈小,可自動補償端面磨損和減小間隙。齒輪泵的浮動軸套是浮動安裝的,
軸套外側的空腔與泵的壓油腔相通,
當泵工作時,浮動軸套受油壓的作用而壓向齒輪端面,
將齒輪兩側面壓緊,從而補償了端面間隙。
德國Rexroth擺線齒輪泵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項
德國Rexroth力士樂擺線齒輪泵的外轉子齒形是圓弧,
內轉子齒形為短幅外擺線的等距線,
故又稱為內嚙合擺線齒輪泵,也叫轉子泵。
擺線齒輪泵有許多優點,如結構緊湊,體積小,
零件少,轉速可高達10000r/mim,運動平穩,噪聲低,
容積效率較高等。缺點是流量脈動大,
轉子的制造工藝復雜等,目前已采用粉末冶金壓制成型。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擺線齒輪泵的應用將會
愈來愈廣泛擺線齒輪泵可正、反轉,可作液壓馬達用。
Rexroth擺線齒輪泵也是利用齒間密封容積的變化來實現吸油壓油的。
它是由配油盤(前、后蓋)、外轉子(從動輪)和
偏心安置在泵體內的內轉子(主動輪)等組成。
內、外轉子相差一齒,圖中內轉子為六齒,外轉子為七齒,
由于內外轉子是多齒嚙合,這就形成了若干密封容積。
當內轉子圍繞中心O1旋轉時,帶動外轉子繞外轉子中心O2作同向旋轉。
這時,由內轉子齒頂A1和外轉子齒谷A2間形成的密封容積C(圖中陰線部分),
隨著轉子的轉動密封容積就逐漸擴大,于是就形成局部真空,油液從配油窗口b被吸入密封腔,
至A1′、A2′位置時封閉容積最大,這時吸油完畢。當轉子繼續旋轉時,
充滿油液的密封容積便逐漸減小,油液受擠壓,
于是通過另一配油窗口a將油排出,至內轉子的另一齒全部和外轉子的齒凹A2全部嚙合時,
壓油完畢,內轉子每轉一周,由內轉子齒頂和外轉子齒谷所構成的每個密封容積,
完成吸、壓油各一次,當內轉子連續轉動時,即完成了液壓泵的吸排油工作。